话说,汽车厂商都喜欢出概念车来着
奔驰s-coupe原型概念车内饰图片,惊鸿一瞥,真的美。
概念车美是美,可是一到量产车就走样了,网上有个很有趣的段子说,概念林志玲,量产罗玉凤。
说的正是这种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巨大差距,使得消费者不相信概念车的设计了。
但是德系车的概念车还是基本接近量产状态的,其他地区的车企概念车往往就是概念车而已。
在中国汽车品牌成立的早期阶段,有大量的自主品牌汽车发布了大量的概念车,这些概念车最后量产的影子都没有,这就不涉及到概念和量产的对比了。
当然汽车圈子还有一股潮流一直经久不衰,那就是法系的概念车,永远的惊艳,但是总是不能归于实际。
其实这只是公司品牌策略不同而已。
概念车在有些车企只是起到一个吸引眼球的作用,并不会对后续的车型起到设计指导意义。
但是德国人就固守他们的设计准则,概念车不仅仅是起到宣传自身品牌设计价值的意义,还有探索新的设计语言的任务,这一双维度的作用一起引导着德系概念车的设计。所以,看看德系品牌推出的概念车,就对他们今后的车型的外观或者内饰能起到一个大体的判断。
但是如果只是说说概念车的作用,我写这篇文章就没啥意思了。
我想从一个段故事来描述下创新的艰难和设计界竞争的激烈。
久处设计圈子都知道创新的艰辛,尤其是汽车设计界,一个新的设计品牌可以去大胆的尝试新的设计语言,消费者都能接受。
但是一家老牌的汽车设计企业,他的形象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稳固了·怎么去突破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。因为设计语言在一个成熟的品牌里面已经发挥到极致了,新一代车型要传承和突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是不突破现有的设计语言的话,消费者往往就不买账了。成熟的车型是在综合条件下诞生的平衡的车型,它要兼顾生产,设计,价格,品牌形象等方方面面的因素,想达到一个平衡很困难。
大众招牌的家族化设计延续到大众整个家族后,不得不说初期很惊艳,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,消费者难免不会感到厌倦。
大众的高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在最近的许多概念车上,大众都对自己的设计语言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。
宝马的上一任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,引领了上一代宝马的设计语言,可是在相关车型发布的初期,还是引发了巨大的反对浪潮。
这种不确定性估计是高层不愿意看到的,设计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。
那如何去减少这种风险在设计层面发生呢,那就要靠概念车了。
概念车往往会在这一代车型之前发布,就是为了测试大众对于新的设计语言的接受程度。
这是上一代奔驰车的内饰,内饰里面该有的都有,然后用些高级的材质点缀下,这就是全部的内饰设计语言了,是不是感觉有点古老。
那怎么办呢?尝试新的设计语言呀,于是奔驰就陆续的推出了一系列的概念车。
当然我印象当中的第一款应该是这个奔驰f125概念车。从内饰设计理念中设计的形式追随功能,到新的设计理念,感性设计。整个设计理念的完全颠覆,内饰设计不是冰冷的机械的拼凑物,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每一根线条都给人想像的空间了,这可苦了工程师了,这都是设计的啥呀?这个东西怎么生产,成本多高!我当时一看,也挺震惊的,不会奔驰要放大招吧。
奔驰的高层估计也觉得有风险,于是又开始寻找新的设计风格。
这个车好像有点怪异!奔驰F800.
设计师说,我感觉好痛苦,为啥我想突破现有的设计理念这么痛苦呢?你们消费者怎么不能接受新的审美呢?这估计是设计师做到这种情形下一般的思路了。但是消费者不买账,不好看!我就是不接受。
于是设计师又回炉重新的思考自己的设计。
有一天,设计师感觉很痛苦,他做在飞机上构思着草图,突然巨大的飞机引擎出现在他的眼前。
设计师灵感一来,画下了一张草图。
于是奔驰新一代的概念车诞生了
他基本保留了上一代概念车的线条语言,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布置在仪表台上的几个圆形风口了。这些像飞机引擎一样的出风口牢牢抓住了消费者和高层的眼球。
于是新一代的奔驰内饰设计风格就确定了。柔美感性的线条,有机的曲面,加上引人注目的引擎风口,构成了全新一代奔驰内饰的设计风格。贯穿整车的线条和大量真皮的应用,整车气质雍容华贵。
当然,这些探索不是几张设计图纸就能搞定的,这是长达几年的探索过程。设计师承受了多大的压力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。
于是,奔驰S-coupe 就顺理成章的使用了这个概念车的内饰了。
基本还是保留了概念车的设计元素,只不过细节之处有了很多的妥协。
奔驰的这一个车一推出大受好评,销量也反超了德国其他品牌。
奔驰受到鼓舞,又推出了新的概念车,IAA
我看到的第一眼就感觉四个字:翩若惊鸿!
这就是现款奔驰E的原型了。
整体保留了概念车的设计风格,毋庸置疑,这个车推出后,奔驰又在这一细分市场占据了先机。这一代奔驰设计语言也基本稳固下来。
后续的车型只要一直复制这个设计风格,在市场上的成功也是可以预见的了。
后来奔驰陆续推出的车型确实也延续了这个设计风格,奔驰带给人的形象从古典稳重变成了感性舒适。设计上的颠覆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。
然后奔驰的整体销量就从德国第三变成了德国第一了。
奔驰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。
是不是故事还没讲完,对的,这个故事中的一大主角奥迪还没出场呢!
奥迪汽车在中国市场稳居第一的位置已经很多年了,他就像是一个城府的巨人,不管其他品牌如何宣传,他第一的位置始终没有动摇过,但是这次,他愤怒了!
这也和中国市场的态度有关系,奥迪品牌的形象一直以官派为主,力求稳妥。但是中国上层的态度又有转变。
奥迪如何去应对新的变化呢,尤其他以前战无不胜的家族化前脸,现在似乎也变成了钳制自己设计创新的重要因素。消费者已经开始厌倦了这种完全分不清楚的前脸!
改变都是被逼出来的。
图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